简单来说,双败赛制是一种给参赛者两次失败机会的淘汰赛制。与传统单败赛制(输一场即被淘汰)不同,队伍在双败赛中需要输掉两场比赛才会最终出局。
这个赛制将参赛队伍分为两个分组:
1. 胜者组
2. 败者组
比赛开始时,所有队伍都位于胜者组。随着比赛进行,失利的一方会跌入败者组,而他们在败者组再次失利时,才会被彻底淘汰。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流程图来直观地理解整个赛程:
mermaid
flowchart TD
A[所有队伍起始于胜者组第一轮] --> B[胜者组比赛]
B --> C[获胜方
留驻胜者组]
B --> D[失利方
降入败者组]
D --> E[败者组比赛]
E --> F[获胜方
留在败者组]
E --> G[失利方
被淘汰]
C --> H[胜者组后续轮次]
F --> E
H --> I[胜者组决赛]
I --> J[胜者组冠军
晋级总决赛]
I --> K[失利方
降入败者组决赛]
F --> L[败者组决赛]
L --> M[败者组冠军
晋级总决赛]
K --> L
J & M --> N[总决赛]
N --> O[总冠军]
如图所示,整个赛程的关键节点包括:
* 胜者组征程:一路胜利的队伍将持续在胜者组作战,直至产生“胜者组冠军”。他们通常只需要打更少的比赛就能进入总决赛。
* 败者组挣扎:只要在败者组中保持一胜,就能延续比赛生命。败者组的竞争通常非常残酷惨烈,因为每一场都是生死战。
* 最终对决:总决赛总决赛通常在 “胜者组冠军” 和从层层厮杀中爬出来的 “败者组冠军” 之间展开。
这是双败赛制中最有争议也最核心的一个规则点,主要体现在总决赛上:
1. 胜者组冠军无优势(或优势很小)
* 这是早期和一些比赛中采用的形式。胜者组冠军和败者组冠军在总决赛会师,进行一场定胜负的比赛。这对胜者组冠军来说,他们之前全程不败的战绩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优势,被认为不太公平。
pa视讯官方集团2. 胜者组冠军拥有“双败保护”/“一条命”
* 这是目前主流的、更公平的方式。在这种规则下,胜者组冠军在总决赛中拥有“两条命”。
* 具体表现为:总决赛如果需要打多局(例如BO5),胜者组冠军默认以1:0领先;或者,如果总决赛是单独的一场系列赛,那么败者组冠军必须赢两个系列赛(如两个BO5)才能夺冠,而胜者组冠军只需赢下一个系列赛即可夺冠。
* 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背靠背”、“打两轮”说法的来源。 这种方式极大地奖励了在胜者组一路全胜的队伍,确保了赛制的公平性。
* 更高的公平性与含金量:大大降低了强队因一次状态不佳、抽签不利或“爆冷”而提前被淘汰的可能性。最终的冠军通常是实至名归的最强队伍。
* 比赛更多,观赏性更强:相比单败赛制,双败赛制产生的比赛数量更多,尤其是败者组的“生死战”,充满了戏剧性和激情,非常精彩。
* 对于赞助商和主办方更有利:热门战队存活的时间更长,有利于保证收视率和商业曝光。
* 赛程更长、更复杂:需要安排更多的比赛日,对赛事组织能力和成本要求更高。
* 对选手体力要求高:败者组的队伍需要打更多的比赛,体能和心理压力巨大。
* 可能存在“不公平”争议:即使有“双败保护”,也有人认为败者组冠军一路披荆斩棘,消耗更大,而胜者组冠军以逸待劳,优势过于明显。
许多顶级电竞赛事都采用了双败赛制,例如:
* 《DOTA2》国际邀请赛
* 《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部分阶段)及季中冠军赛
* 《CS:GO》/《CS2》Major锦标赛
* EVO(世界最大格斗游戏大赛)
双败赛制通过在传统淘汰赛中引入一个“安全网”,旨在最大限度地确保最强队伍能够走到是目前公认的在公平性和观赏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的高水平竞技赛制。
